复兴之师:

智觉延寿禅师

来源:雪窦山

时间:2021.09.02

智觉延寿禅师(904—975)俗姓王,字仲玄,号抱一子,祖籍江苏丹阳,生于浙江余杭。其父曾为吴越先锋。延寿16岁时曾献《齐天赋》给吴越武肃王钱镠,其才为时人所叹服。弱冠之年,归心佛乘,茹素,日唯一食。诵《法华经》,一目七行,六旬之中,便能背诵,曾感动群羊跪听。28岁任华亭镇将,后为吏,督纳军需。34岁舍弃官位、妻孥,投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剃度,法名延寿。师修行非常用功,白天执劳供众,夜晚习禅修定,“衣不缯纩,食不重味,野菜布襦,以遣朝夕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)。在龙册寺住了一些日子后,拜辞令参禅师,出外参学。曾于国清寺修法华忏,在禅观中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于口,获大辩才。又曾在金华天柱峰习定九旬,乃至有雀巢于衣裓,足见其禅定功夫之深。后往天台德韶禅师处参修。德韶是法眼宗文益的弟子,吴越王的国师,对延寿深为器重,遂传法延寿,是为法眼宗第三世。


后周广顺二年(952)起,师住持雪窦瀑布观音院(雪窦寺前身),为时九年。在此期间,“除诲人外,瀑布前坐讽禅默,衣无缯纩,布襦卒岁,食无重味,野菜断中”(《宋高僧传》)。名声远播,四方学侣聚集。


延寿“雅好诗道”,在现存的延寿著作中,有一卷《山居诗》收录了他的七言律诗69首,几乎都是雪窦山时的作品。其中提到禅、坐、静、定、宴寂、宴坐、坐禅、长坐、安禅的地方有20多处,提到诵经、行道、读经文的地方分别只有两处,可见,延寿在雪窦山时期的修行,确如《高僧传》所说,是以禅寂为中心的。


北宋建隆元年(960),宋太祖赵匡胤即皇帝位,废除后周世宗显德二年(955)以来的排佛政策,开始复兴佛教。这一年,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决定复兴灵隐寺,请延寿担当此任。于是,延寿应诏下山,成为灵隐新寺的开山。一年后又奉诏移住慧日永明院(今净慈寺),直至圆寂,故世称永明延寿禅师。


延寿居永明寺时,除了修行、弘法之外,也注重对僧众的教育,将自己在雪窦寺的修行体验与对佛学的研究心得,整理成文字,100卷之巨的《宗镜录》即是在此时定稿。其他还有《万寿同归集》六卷、《神栖安养赋》《唯心诀》《受菩萨戒》《定慧相资歌》《警世》各一卷等六十余部。他还每日以行百八件佛事为常课,于夜间往别峰行道,诵经念佛,一生读诵《法华》达13000余遍,所有功德回向庄严净土,时人叹为弥勒下生。一生度弟子1700人。


北宋开宝七年(974),延寿回到久别的天台山,在山上开坛传授菩萨戒,受戒者达一万余人。开宝八年(975)十二月二十六日,晨起之后,焚香礼佛,普告大众,趺坐而化,世寿72,僧腊37。荼毗后舍利鳞砌全身。太平兴国元年(976),门人立其塔于大慈山并建亭立碑以为记。宋太宗赐额曰:“寿宁禅院”。


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,宋太宗把他自己的一些有关佛教的诗赋和文章赐给雪窦寺,同时还把“僧”(延寿)的《宗镜录》也一同赐予,令雪窦寺将它们收藏经楼中,供僧人们阅读。是年,雪窦寺特意为此而建造了藏经楼。


延寿寂后25年,即宋咸平二年(999),真宗下诏敕赐延寿曾住持之瀑布观音院为“雪窦资圣禅寺”,以表缅怀圣德之意。宋崇宁五年(1106),徽宗追谥延寿为“宗照大师”,清世宗雍正皇帝加封名号为“圆妙正修智觉禅师”。